加入收藏
首页 > 正文

季振义:以“快乐”解数学之趣,以初心守育人之道

2025-10-11 倪文宏/文 刘诚/审 点击:[]

人物简介:季振义,男,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,讲师,都江堰校区基础教学部数学物理教学部主任。2014年7月入职以来,已深耕高校数学教学十余载。主编《高等数学》教材1部,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,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(含SCI、EI收录论文5篇),出版学术专著1部,2019年获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一等奖;主要承担《高等数学》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《线性代数》等公共基础课教学,在他的教育理念中,始终坚守着“快乐学习、站稳课堂、走进学生”的初心,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有温度,让枯燥的数字运算充满生命力。

“教师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”。入职十多年来,季振义始终扎根数学公共基础课一线。他深知数学学科的“抽象性”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壁垒,刚入职时便遭遇课堂挑战——学生不愿互动、觉得知识“离自己很远”,这份焦虑让他彻夜思考:如何让数学“落地”?他很快找到破局关键:打破“纯知识讲解”的传统模式,把数学从课本“拽”进生活。讲高数中的积分求体积时,他不再局限于公式推导,而是播放3D打印视频,让学生直观看到“立体图形如何通过‘积分’层层堆叠而成”;讲线性代数的矩阵应用时,他引入“超市库存管理”的生活案例,说明矩阵运算如何高效统计货物数据;课堂间隙,他还会穿插数学文化小故事——从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坚韧,到笛卡尔坐标系与“心形线”的浪漫,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背后的人文温度。

针对学生知识接受度差异大的问题,他给出“定制化关怀”:增加课外辅导时间,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“阶梯式练习题”,从简单应用到综合拓展逐步递进;更主动留下个人联系方式,承诺“有问必回、有惑必解”。曾有学生因高数公式混淆频繁请教,季振义不仅逐题讲解,还帮其梳理“公式应用场景清单”,后来该生不仅成绩提升,还主动在课堂上分享解题思路。“看到学生从怕数学到敢提问,就是我最满足的时刻。”季振义说。而这份教学用心,也让他在2019年斩获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一等奖,更让课上课下愿意与他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——学生的反馈,成了他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。

在教育耕耘的过程中,季振义从未停止科研的脚步。他的科研方向聚焦“计算机代数”,这一选择既源于读书期间的专业积累,更源于对“数学教学与技术融合”的探索。更难得的是,他始终践行“科研反哺教学”:将计算机代数中的“图形化算法”思路,融入三维立体图形的教学中,用直观图像帮学生理解抽象概念;在课堂上适度引入科研中的“问题意识”,引导学生思考“数学公式背后的逻辑的意义”,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——这正是他育人理念的延伸:“数学教学不只是教计算,更要教思考。”

“山不让尘,川不辞盈”,季振义不仅专注知识传授,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心灵的陪伴。他认为,教师除了教知识,还应培养学生的“批判性思维”与“责任感”:课堂上,他会故意设置“错题案例”,让学生分组讨论“错在哪里、为何出错”,引导他们跳出“被动接受”的思维;课后,他关注学生的学习困境,通过“课后10分钟交流”“线上及时回复”等方式,成为学生信赖的“解惑人”。有学生曾因“线性代数听不懂”产生厌学情绪,季振义发现后,不仅利用课外时间帮其补课,还分享自己求学时“攻克数学难题”的经历,鼓励学生“别怕慢,就怕停”。后来该生不仅顺利通过考试,还在毕业时给季振义发来消息:“老师,现在我遇到困难时,总会想起您说的‘数学教会我们的不只是解题,还有坚持’。”这份来自学生的反馈,让季振义深刻感受到:“教师的一句话、一次帮助,可能会影响学生很久。”

作为数学物理教学部主任,他还积极参与部门协作:和同事讨论教学难题、帮扶新教师熟悉教务系统与网上阅卷流程,用“互助协作”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。他常说:“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什么,整个团队的进步才能让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。”

教育路漫漫,季振义始终以“站稳课堂、走进学生”为核心,在讲台上耕耘,在科研中探索,在育人中奉献。“多看看学生的反应,多留些时间交流”——而这份初心,也将指引他在未来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,用“快乐学习”的理念,帮更多学生解开数学之“趣”,扣好人生的“第一颗扣子”。未来,他仍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,把更多生活案例、技术手段融入课堂,让数学真正“活”起来;也将持续深耕科研,用更扎实的成果反哺教学,更会坚守“走进学生”的初心,用耐心与真诚,陪伴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、锤炼品格。正如他始终坚信的:“数学有温度,教育有力量,只要用心,就能让抽象的公式长出翅膀,带学生飞向更广阔的思维世界”。

办公地址: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    邮编 611830
联系方式: 028-87144791
版权所有: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基础教学部

书记、主任信箱

学校首页

教务处

科技管理处

人事处

新农村发展研究院